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

首页    杂 谈    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

一、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

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也是人生永远的学校。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,也是人生永远的教师。

每个人的生命直接来源于母亲,母亲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素质之高低,品行之优劣,事业之成败。从十月怀胎到婴儿的哺乳,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,一个人身体素质如何,取决于母亲的精心照顾;一个人智力的高低,取决于母亲启蒙教育;一个人品德的好坏,取决于母亲的教诲;一个人的为人处世,更取决于母亲的言传身教。

母亲培养自己的子女,也是为社会培养后代,为民族培养未来,所以母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、社会、国家的希望。做一个好母亲,需要具备科学的育人教人的理论、方法。现实生活中,子女的成才,大多数有父母的功劳,而子女的不幸,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二、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

1. 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生活,促进孩子健康成长

1)科学喂养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,应从母乳喂养和怀抱婴儿开始。孩子都喜欢妈妈怀抱自己,给自己喂奶。母乳喂养对于安定孩子情绪有很大作用。现在有的女性,由于工作原因或怕喂乳影响体形,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吃母乳而改吃牛奶等,对婴儿的生长发育,心理发展不利。

在孩子进食问题上,有的家长深怕孩子吃不够,营养不良,尽量强迫孩子多吃;有的家长又不管孩子的饮食,由着孩子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为孩子的健康着想,妈妈一定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,首先要保证食物营养丰富,其次保证食物品种要多种多样。每一类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素,每一种营养素都是身体需要的,采购食物注意鲜,烹调要适合孩子的胃口。吃饭要定时定量:三餐要定时,饭前孩子就已经有了食欲,孩子必然吃得好;定量,要根据每个孩子的食量给饭菜,要求他们吃完,不能顺着孩子,爱吃多少就吃多少,喜欢吃的就吃得多,不喜欢吃的就不吃,这样会影响消化、吸收。吃饭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,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,因为边吃边玩,注意力不集中,食物的味道不知道,影响食欲;影响了对食物咀嚼,必然加重肠胃的负担,时间长了会引起消化不良;容易呛食,也容易形成做事不专心的习惯,以后干什么事都不专心、动作慢。孩子吃饭时也要注意,大人喂饭时间不能太长,尽快让孩子自己吃。一般2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。平时家长要少让孩子吃雪糕、朱古力或喝汽水,避免孩子过于肥胖等。

2)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

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、年龄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。吃、睡、玩定时,孩子容易形成一个有节律的生物钟,形成有规律的生活。这样能促进体内各器官有节奏的活动,防止神经细胞疲劳,提高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效率,使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,吃饭时食欲旺盛,游戏时精力充沛、愉快,睡眠时能按时入睡,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,也有利于心理健康。

2. 纠正孩子不良习惯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少坏习惯,如不讲卫生、乱花钱、整天看电视、玩游戏机等等,做妈妈的只能细心、耐心地教育。

1)养成讲卫生的习惯

有的孩子饭前不洗手,不学刷牙,到处坐、爬,全身脏,不肯换衣服,啃指甲,吮手指,挖鼻孔,挖耳朵,不愿意洗澡。这些坏习惯怎么改?首先家长利用故事、诗歌向孩子讲述这些习惯的重要性,然后示范给孩子看怎么洗手、刷牙等,并督促孩子实际练习,多表扬、鼓励孩子。父母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,言传身教,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并巩固。

2)改掉孩子乱花钱的习惯

现在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,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家庭,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用钱要求经常是有求必应,给孩子买高级玩具、时髦衣服、学习用品、零食等等。孩子不了解钱的价值,不懂钱来之不易,在大人宠爱下,养成乱花钱的习惯,过度重视物质享受。况且孩子每次找父母要钱,每次总能满足,以为家里有用不完的钱。这对他将来成长、生活不利。妈妈从小就得帮助孩子培养正确使用钱的习惯,树立正确使用钱的观念。

让孩子拥有钱的使用权。钱既然已经给了孩子,就让他有自由使用的权利,但父母必须规定一些不能花的钱,如买零食等。孩子领完钱后一般不再给钱,如果孩子乱花钱买些不应买的东西,再要钱买需要的东西,先不给他钱,让他体验乱花钱的后果,养成孩子在用钱时,认真考虑,作出合理的判断,独立自主的精神。不能用钱作为奖励或惩罚的依据。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。

过年、过生日等孩子会收到较多的钱,对年龄大一些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到银行开一个储蓄户口,把它储存起来,以备孩子不时之需,或购买需要大的开支的用品。

会不会使用钱,怎样给孩子钱是个大学问,做妈妈的不可掉以轻心。

3)孩子迷恋看电视、玩电子游戏机怎么办

有不少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或到外面玩电子游戏机,从动画片、少儿节目到成人电视节目,逢电视必看,影响了学习、睡眠、休息。电子游戏机对小孩影响更大,使他们眼睛疲劳,过度兴奋、上瘾。内容不健康的软件对孩子毒害更深,使孩子荒废学业,没钱去玩就借、偷,长大了有的甚至走上更严重的犯罪道路。

孩子迷恋电视、电子游戏机一般有下面原因:无同伴玩;父母关心、照顾、交流少;有的父母本身就是电视迷、游戏机迷;孩子兴趣少,控制能力差。

改变孩子这些习惯,必须:

. 父母首先要少些看电视、玩游戏机,教育孩子处理好玩与学习的关系。在做好作业、复习好功课的情况下,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度看一些有益的电视,但时间不能太长,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,注意用眼卫生。

.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。父母必须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应和孩子开展多种娱乐、游戏,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,如集邮、看书、下棋、画画、体育活动。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防止、改正孩子看电视、玩电子游戏机的不良习惯,更能促进孩子健康、全面发展。

3.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品德

不少父母认为孩子“树大自然直”,但是须知“三岁看到老”“小时偷针,大时偷金”。品德是从小形成的,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。

1)从小学会劳动

孩子做不做家务,责任大多在妈妈。大多数妈妈总想让孩子吃好、穿好、学习好,很少让孩子做家务劳动,认为叫孩子做,反正做不好,还不如自己来做。于是孩子养成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的习惯。有的妈妈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也是不对的。

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,我国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是最少的,才0.2小时,而美国1.2小时,英国0.6小时,法国0.5小时。这证明我们的家长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,劳动习惯也差。

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做呢?

. 明确劳动目的。让孩子做家务或一些田园劳动,不仅使他们学会做点事,如扫地,擦桌子,择菜,洗鞋袜、毛巾,煮饭等,还在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、生活习惯以及责任心。孩子从小参加劳动,可以学会照顾人,帮助别人,学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劳动还可以使孩子体会劳动的价值,学会生活和工作技能,培养积极工作、专心致志的品质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劳动还能给孩子以欢乐,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。孩子其实是喜欢学本领的,他们对劳动充满热情。

. 按孩子的能力,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,教会他们怎样做,怎样做更好,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鼓励、表扬,增强孩子自信心,提高对劳动的兴趣。

2)注意孩子的语言美

有些家长在家有时讲粗话,孩子在学校里、市场上、电视节目中会经常听到一些不雅的话,幼儿模仿能力强,有意无意会学上一些粗话、脏话。

孩子讲粗话是个不好的习惯,会让人觉得他不懂礼貌、品德差。妈妈要注意在和人谈话时避免使用脏话,和孩子说话,要特别注意说话时要有礼貌,讲礼貌用语。孩子会从妈妈那里学到礼貌用语,同样会对别人这样说话。对有讲脏话习惯的孩子,妈妈要不断提示、警告,多用表扬、奖励、惩罚方法改掉孩子的毛病。

3)培养诚实的孩子

“诚实,不说谎”是做人的基本要求,亦是做一个好孩子最基本的条件。

很小的孩子是不会说谎的,一般来说到了幼儿期才会。幼儿说谎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:

. 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谎话。幼儿容易将想象同现实混淆,把想象的东西当做现实的东西,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东西,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。例如一个小孩说“我有一屋子玩具”,就是这种情况。

. 夸耀式的说谎。有的幼儿为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,增强在群体中的地位,会说一些极度夸张的事。如有一个小女孩为了表现自己就说:我每次考试都得100分。而事实上她只是有时得100分。

. 掩盖式的说谎。由于成人在教育过程不恰当的态度,造成幼儿的不诚实。如:幼儿无意中做错了事,诚实地告诉大人,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,以后他为了逃避惩罚而掩盖了错误,说了谎话,果然没有受到批评,长此以往,他会心安理得,说谎就成了一种习惯。

. 模仿式的说谎 由于成人当着幼儿的面无意中说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话,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说谎。如妈妈本来在家,有人来找,妈妈告诉小孩说“有人来找,说我不在家”。多次这样做,孩子以为妈妈撒谎是一种应付的技巧,认为撒谎也不是什么大错误,这样,孩子就从妈妈那里学会了撒谎。

对待孩子的有意说谎,家长要认真分析原因,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。如果是妈妈对幼儿过于严厉造成的,妈妈要纠正自己的做法;如果是孩子的坏习惯,应及时给他讲清道理,帮助、督促他纠正不良行为。总之,妈妈要根据孩子说谎的原因及时进行处理。

第一,不要强迫孩子承认说谎,要调查事实的真相。当孩子确实说谎时,先不要谈这件事,而是谈说谎的害处,让孩子知道妈妈已经知道他说谎,从而下次不再说谎。

第二,给孩子讲故事,如“狼来了”,让孩子知道说谎的害处。

第三,不要因孩子说真话而惩罚他,否则孩子就会总结经验:上次我做错事说真话受到打骂,而说谎反而没打骂。于是,说谎变成习惯了。妈妈要尽量表扬孩子。如果孩子有了过失或成绩不理想,妈妈应该耐心地分析原因,帮助孩子。

第四,父母要以身作则,不要说谎。

4)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偷窃的习惯

对于幼儿来说,有时去小朋友家里,会把别人的东西(特别是喜欢的玩具)拿回家,他们只是出于喜欢那个玩具,并不知道这样做不对。妈妈看见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过问,时间长了,孩子就会形成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,将来还可能发展为小偷小摸的坏行为。

幼儿最初出现这种行为,是出于喜欢这个物体,他心中没有偷的概念,所以妈妈应该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幼儿的动机,耐心引导幼儿认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,告诉他应把东西送还给别人,妈妈再买给他。当东西还了之后,妈妈应该赞扬他,奖赏他。

如果孩子不止一次地出现偷窃行为,妈妈可不能掉以轻心,要分析原因,采取对策。孩子的要求和欲望很多,自我控制能力弱,如果妈妈引导不得法,又不能满足他的需要,往往会出现这种行为。小孩偷东西成功后有一种成就感、满足感,再有适当机会时又会控制不住偷东西。

针对这种情况,妈妈要注意:

. 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,消除偷窃动机。家中的钱物要保存好,不可随便乱放而又心中无数,以减少环境对孩子的诱因,也可及时发现孩子私自拿钱的行为。

. 不允许孩子拿别人的文具物品。如果孩子不小心拿了,家长一定要孩子送回去并讲明道理,还要具体了解孩子是否真的送了回去。

. 对孩子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,利用法律的威严让孩子懂得违法必究,提高法律、道德认识。

5)培养孩子的爱心、同情心

妈妈要以满腔的爱心爱孩子,还要教孩子爱别人、爱父母、爱长辈、爱老师、爱同伴、爱家庭、爱幼儿园等。如果一个孩子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心,而从不知道要以爱心对待别人,这样的孩子只会给家庭、社会带来不幸,自己也会被家庭、社会所讨厌。

妈妈要培养孩子爱父母和其他人的情感,要给孩子表达这种情感的机会。妈妈还要教孩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,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如: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拿一双鞋子,递一杯水;在家玩不能吵着别人工作、休息;和同伴一起玩不能互相争抢玩具,要团结友爱;愿意为邻居、同伴做好事;关心照顾弟弟妹妹;教育孩子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要尽力做些家务,如择菜、擦饭桌、收拾书桌、洗洗袜子等。

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、爱心,还必须做到:

. 父母本身要富有同情心,肯帮助人,以身作则,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给有需要的人,给一些伤残人士捐款。父母要给孩子充分关怀和爱心,孩子的身心得到平衡发展及成长,才懂得关怀及体谅别人。

. 在家里让孩子饲养一些小动物,可以在日常对动物的照顾中培养同情心,如养小鸡、小鸭、小兔子、金鱼、小鸟等。

. 鼓励孩子多参与社区活动,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,学会了解关怀别人,如参观老人院、孤儿院、盲人学校、聋哑学校、弱智学校,并做一些服务与照顾工作。

. 收看收听电视、报纸、电台的有关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的内容,了解他们的痛苦,也让孩子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。

4.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,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

健壮的身体是一个健康孩子的物质基础,孩子的健康取决于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。心理健康是塑造健全人格,开发智力与潜能,培养个人正常情感的有效手段。

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:智力发展正常;情绪稳定,情绪反应适度;乐于与人交流,人际关系融洽;行为统一和协调;性格特征良好;有充沛的精力;心情开朗、愉快、乐观;态度积极主动;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,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;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;没有不良行为、不良习惯;注意力能够集中;睡眠好。

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:

1)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。儿童发脾气、暴怒,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求未得到满足。家长要教儿童懂得:哪些要求是合理的,哪些需求是不能给予满足的;不合理的要求,即使发脾气、哭闹、在地上打滚也无济于事。家长要教会孩子合理发泄不良情绪,如受到挫折、委屈,心里有气,要用合理的方式宣泄,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,不应该用打人、骂人、毁坏东西等方式发泄心中的怒气。让儿童懂得,不高兴的事人人都会遇到,别去理它,高高兴兴去玩,就什么都忘了。

2)学习社会交往技能。移情教育是培养社会交往技能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。移情,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。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。例如:打了别的小朋友,要让他知道被打的小朋友在伤心;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玩,要让他体会那个小朋友多么开心。移情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具同情心,在与人交往中会更友好、合群、乐群。家长应该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,如一起游戏等,同时创造机会让幼儿分享别人的成果,如六一节互送礼物。儿童恰当的自我评价,家长或老师对儿童的恰当批评或表扬,都不会使儿童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,产生自卑感,也不会使儿童觉得自己什么都好,处处争第一。

5. 辅导孩子的学习

要让孩子努力学习,使之成为聪明的孩子,妈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、自主、自发、自律的学习氛围,给孩子一个严格的环境。母亲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科学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,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,提高孩子学习的热情。

学生在学习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:缺乏集中的注意力,多次从事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;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,准备工作不好;不擅于动脑筋,稍有困难就向家长、老师请教;不热爱学习,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。

妈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施教影响,使孩子能集中注意力,不要对孩子的学习过分关心。这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,使孩子感到学习不是自己的事,而是妈妈的事情,所以孩子并不着急,尽量拖长时间,认为似乎只要时间推移,任务就会完成。孩子总是等待妈妈的催促才去写作业,没有妈妈的催促,就失去主动做作业的自觉性。妈妈对孩子过多的关照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在妈妈眼里,再大的孩子也是孩子,所以总是对孩子不放心,总想为孩子事事考虑周全。其结果是:事事为孩子操心,事事为孩子包办,孩子自立自主意识萌芽被妈妈的事事包办压抑下去了,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就无从形成了。所以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了,不必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。只有这样,他们才会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。

6.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

1)让孩子感到学到的知识很有用

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。孩子学会做手工,家长让他们在节日或爸妈的生日里做一个贺卡,唱生日歌;学到几何图形时,家长跟孩子一起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接近几何图形;认识动植物时,家里种些花草树木或饲养些小动物。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学到的知识很有用,会更喜爱学习。

2)妈妈与孩子共同开展学习活动

家长与孩子开展一些学习和生活活动,在共同的活动中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适当的引导,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,如共同阅读报纸、杂志,共同种花、养小动物,共同游戏。大自然的故事、英雄人物的事迹、好听的歌都可以使孩子对世界有进一步的认识,促进他们情感反应。家长有空和孩子去公园玩一玩,追追蝴蝶,看看花,听听鸟叫,都可以激发他对户外活动和大自然的热爱,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。

3)使孩子有成功的体验

如果有一件事很有价值,通过我们的努力后又可以实现,那么我们肯定对它产生兴趣,并愿意为之努力,所以在学习某方面内容时,我们可以让孩子回答些简单的问题,然后表扬他、鼓励他,孩子有成功的体会,必定会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,并不断努力学习下去。

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从事有兴趣的活动,使其形成一定的特长。孩子对某种活动或学科有很强的兴趣,生活会充实愉快,同时也会形成较强的自信心,促进其他科目的进步,在各方面有优异的表现。因此,父母应尽量让孩子在学习中培养一技之长。当父母发现孩子兴趣广泛并有一定特长时,应积极加以鼓励。